新聞中心
News center

新聞中心
在“一花一草”中傳承工匠精神
發布時間:
2022-01-29 08:42
來源:
一磚一礫,一方一寸,一花一木,流于腳底,映入眼簾,無不在向慕名寶泉的游客展現著它的美好。
您知道嗎?從漫山荒野到曲徑通幽,這是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,無不凝結著我們一線人員的點滴心血。
對于一線人員來講,“腳上功夫”可是我們的基本功,我們每天都要把自己負責的區域走上若干遍,一個不小心就走出了一兩萬的步數。我們的片區工作人員,尤其是管理人員,帶著目的走,帶著發現問題的眼睛走。當看到光滑的路面 、凸起尖角的石頭,他們會想到游客可能在此跌倒、磕傷;當看到深水旁邊大石頭上站滿游客拍照時,他們會思考怎樣做好防范,確保游客安全;當看到游客靠在樹旁小憩時,他們會琢磨怎么在一片綠蔭之下增加休息區……為了將服務做到更好,他們無時不刻不在思考,也正是這么多的思考,成就了越來越完美的景區。
通往北潭的主步道,因靠近山體,每遇大雨,泥水便匯流成河,肆意流淌,今年暴雨過后,更是一發不可收拾,新修的休閑平臺,很少露出它的真實樣貌,它就像一個愛玩泥巴的孩童一般,大人剛洗干凈,一會兒功夫,就又抹得滿臉泥水。其實,哪里是他調皮呀?負責這片區域的景主管對此十分無奈,他想,一定要根治這個問題,這不僅影響美觀和通行,越沖越滑的路面,還存在安全隱患。為此,他多次尋求施工隊的幫助,希望問題得以解決,此時恰逢景區災后重建工作多管齊下,各處施工如火如荼。一個工程完工,景主管便去詢問一次,得知人家還有安排,他就等第二個工程完工,再去跟催……如此往復,搞得施工隊的工人都樂呵著說:“景主管呀,我是真佩服您的勁頭!”終于有一天,景主管笑了,他的“小工程”開工了,打洞、開孔、切槽……樣樣按著他的要求來,從此,山體與平臺結合處出現了一個弧形圍擋式座椅,座椅后擋住流水以疏通,座椅前供游客休息,可謂一舉兩得。
幾乎同一時間施工的還有潭頭電站院內排水工程,山上的水順勢往下流,先是流至電站院內一小衛生間前,再流入院內地勢更低的水泥路面,雨季時,整個院子都是濕漉漉的。景主管是執著的,他看見一個問題就要解決一個問題。與衛生間相連有一墻體,從衛生間前開始,靠墻下方全部切槽,槽上方墻體內開孔,穿插引水管,將墻后積水引至水槽,如此,周圍分散的水就都集中在這一條槽內,最后流入廢水池進行污水處理。槽外,裝飾的木質花箱整齊擺放,如果不細心,還真的發現不了呢!
這只是兩處小小的施工,日常工作中,我們還有很多更小的施工,沒有細節就沒有完美。無論大小,我們都會精益求精,傳承工匠精神,以匠心筑就夢想。
上一頁
下一頁
上一頁
下一頁
相關新聞